随着全球的信息化不断地加快,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的兴起,产生了海量的数据,我们统称为大数据。除了储存这些数据,我们更多是要利用这些大数据,对它们进行收集,整理,清洗,分析,利用这些数据创造新的价值,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谁能更好地抓住数据、理解数据、分析数据,谁就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审计监督工作更不能例外。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这是国家首次在文件中将大数据审计列入审计信息化工作重点。审计部门作为经济运行综合性监督部门,和数据有着天然的联系,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真实可靠性的,不是通过预测和推理得到的,具有非常的大的价值。所以审计部门要保持对社会经济数据的灵敏触感,并深度挖掘、充分运用所拥有的数据,这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在这样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是我们每个审计人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的审计工作实际来看,存在着很多与大数据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
审计信息化硬件落后
大数据拥有4个特征:一是数据体量巨大;二是数据类型繁多;三是价值密度低;四是处理速度快。而这四个特征也决定了大数据相比其他技术更加廉价、迅速、优化。然而,目前在用的审计技术工具不适应性成为了制约审计发展的软肋。审计人员需要探索新的大数据存储、处理和检索的方法,研究全套的审计工具系统进行分析并发展新型的数据挖掘技术,使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更加便捷有效。
审计技术的老化
原有的审计人员在面对大数据的处理方式一般沿用最原始的数据抽样进行分析,抽取样本的不确定性使得分析成果存在较大偏差,审计效果依赖于抽样的绝对随机性,而实现样本的绝对随机性非常困难,导致审计分析成果不但片面甚至和真相相距甚远。
审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现如今,审计干部年龄断层严重,专业性不高,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却缺乏甚至没有计算机知识,对综合性事物的处理能力较弱,而另一部分人员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毕竟很多都是非计算机专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而大数据的超大体量使得数据的类型相当复杂,数据如何提纯,如何筛选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是审计人员的首要难题,这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干部的职业敏锐性及经验较丰富。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途径
加快审计数据平台的建立和共享
审计部门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果能把这些数据都存储到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共享和交换,将会促进审计部门的管理能力、审计质量、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注重大数据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们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审计水平、以及对审计软件和技术方法运用还较为初步,所查出的问题大多属于表层的问题,审计人员运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手段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实施、运行以及到后期的维护和更新都需要具有大数据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化审计要求每位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审计业务,还要会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所以我们不仅要招聘培训一批具有复合型人才也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信息化专业培训。
创新计算机审计思路方法
计算机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为履行审计职责、实现审计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对特定审计事项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思路和实现步骤。计算机审计首先在于审计人员思维的转变,即使只是利用常见的Excel简单查询和分析,也能大大简化审计中的数据处理,要充分利用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转换和账表分析,结合Sql_Server数据库等数据分析工具,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不能让AO系统仅仅用来编制底稿、制作取证等基础工作。其次要创新审计方法,计算机审计技巧、技术的运用在于人,实现审计技术创新,强化计算机技术的同时,更需要审计人员勤加思考,解决好“审什么”和“如何审”的问题,将审计思路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一个审计项目在审前调查时,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分布、数据结构、数据环境,内控制度进行认真研究,准确科学延伸被审计对象,将计算机运用方案与审计实施方案同步编制,明确要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应对措施,发挥计算机审计更深更广的作用和优势。
大数据时代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要把握机遇,顺势而上,努力的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宿州审计人要直面挑战,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革,从战略上重视计算机审计的开发利用,促进审计事业快速、健康、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