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智能化再造重庆新动能

2019-03-27 10:10 来源:半月谈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AI智能相机、唇语识别、“一键叫车还车”……得益于大数据智能化创新,近年来,一批堪称“黑科技”的新技术、新应用在重庆制造业接连亮相。大数据妙笔点染的产业智能化,正在为转型中的重庆经济描绘出一幅值得期待的精彩长卷。

  瞄准大数据的大手笔

  汽车年产量突破300万辆,领跑全国;电子制造持续壮大,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3……两大产业迅猛扩张,带动重庆经济过去几年快步走高。然而随着国际市场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占据重庆工业“半壁江山”的两大产业遭遇“天花板”。结构难以丰富、高端不易突破、新方向探索乏力,短板叠加使得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转换发展动力刻不容缓,新动能何处开掘?2017年底,重庆市果断提出,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打造智能产业集群、推进智能制造、拓展智能化应用——重庆随即出台的《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重庆制造智能化勾画出“三位一体”发展蓝图。计划提出,到2020年,智能产业体系在重庆基本建成,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更加广泛深入,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

  占据风口,才能抢得先机。立足自身条件和产业大势,重庆确定了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网联汽车等12个智能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在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最新研制的样车上,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已可帮助车辆在确认驾驶员身份后自动调整驾驶位置、驾驶风格。“我们已积累百余项智能化技术,全自动泊车、自动巡航等技术投入量产。”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说。

  营造生态,方可育木成林。走进重庆数字经济核心区——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一个集大数据采集挖掘、核心软件开发、智能硬件研发、数字内容为一体的智能产业生态圈正茁壮成长,催生出中科云从等独角兽企业。位于重庆经开区的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内,由美国高通和中科创达联合设立的智能物联网联合创新中心已具雏形。中心负责人曾征介绍,5个创新实验室的软硬件都达到了国际水准。

  发力大数据,须有智力资源大汇聚。重庆面向全球,积极揽才引技。随着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永久落户于此,去年首届展会就吸引世界500多家企业携智能化前沿技术和产品参会,签约智能产业项目501个。

  2018年,重庆智能产业产值达4640亿元、同比增长19.2%,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已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今年重庆将围绕‘芯、屏、器、核、网’打造智能产业全产业链。”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说。

  让“大象”飞起来

  无人车间里,一台台机器人灵活挥动手臂协同作业;智能影像系统对产品快速扫描质检;监控大屏上不仅适时显示所有生产数据,企业订单、物料、仓储、物流等信息也一应俱全;“车间大脑”已能自主决策生产时序、产品种类和数量……这是重庆飞象工业互联网公司模拟“智慧工厂”的代表场景。

  “传统制造业的特点是大批量、同质化,好比大象,体量大、转向慢,越来越难适应个性要求高、迭代速度快的新消费需求。”飞象工业互联网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穆金刚说,公司尝试整合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为制造业提供更智能、更灵活的平台,让“大象”也能飞起来。

  飞象工业物联网平台的搭建,是重庆为传统产业注入智能因子,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一个缩影。步入“大象转身期”的重庆制造意识到,拥抱“工业+消费互联网”浪潮,才是重振雄风的必由之路。

  重庆盟讯电子科技公司原本从事寻呼机生产,如今同类企业纷纷被淘汰,盟讯却不断升级,成为产品涵盖汽车电子、互联网设备和智能装备的跨界“小巨人”。盟讯何以再度乘势而起?秘诀就在于智能化改造见势早、行动快,目前公司一线操作工减少1/5,生产效率却提升了25%。

  渝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也是尝到智能化“甜头”的重庆制造业代表。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有感知传导能力的网络神经电缆,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乃至核电装备。公司总经理曾令果说:“谋长远发展,还得靠智能制造。”

  看准传统产业迈向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趋势和重庆的优良产业基础,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落子,助力“大象起飞”。腾讯在重庆布局智能超算中心,将在车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发力;专注物联网的中移物联网平台则聚合产学研用,打造物联网专用网络。

  大发展要有“大清障”

  今年1月,重庆首台5G无人驾驶巴士投入测试,这辆可容纳12人的电动智能巴士,紧急停车、避让行人、障碍绕行等功能都可借助5G网络准确完成。技术成熟后,将在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城首先应用。小小一辆巴士,装载的是重庆市民对“智慧生活”满满的希望。

  对于重庆来说,智能化是为经济赋能的关键一招,更是城市化“以人为本”的新基础。着眼于更好满足市民衣食住行基本需求和教育医疗养老新期盼,重庆加快开发应用“智慧生活”的步履不停。系统自动识别人脸并解锁单元大门,呼叫专属电梯送达指定楼层;手机实时监控自家大门,借助蓝牙感应直接进门;语音控制灯光和家电开关,整屋电器家具联结成智慧网络……目前,这样的智慧小区在重庆已经有60个。

  大数据智能化还带来了政务大整合。集成500多个事项办理功能的“渝快办”政务服务移动端2018年年底上线,打破部门“壁垒”,将分布在全重庆58个部门的3600多项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协同管理,实现信息服务双集成。很多过去需要现场核验的事项,现在可以通过网络自动核验,实现了“指尖触达、掌上通办”。

  “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起势快,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大跃升,仍须补齐短板、破除障碍。”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等专家表示,目前,重庆智能类学科建设还比较滞后,缺乏高端领军人才;智能化创新资源还比较分散;智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长效建设机制还在摸索中……在这些方面,重庆还需以切实政策推进突破,以常态机制保障起效,让智能化发展在山城扎根。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