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城市规划和设计更多是主观的、感性的。但是,随着近年来大数据的兴起,一些有趣的数据和现象,正在揭开我们的城市“最理性”的面貌。其中,共享单车的兴起,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其骑行空间、停放空间等规划管理问题,却仍然缺乏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近日,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共享单车停放管控、接驳公共交通、资源合理投放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给成都市慢行系统优化和城市品质提升提供一个优质方案。
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张诚这样介绍,“我们的城市规划,是应该从‘人’的维度来看的,人们出行、消费等生活习惯的大数据,正是我们‘读懂’这座城市和市民们最有力的助手。”
热点停放区域
考虑建立体停车设施
2017年年底,摩拜单车发布了成都骑行元年大数据,成都骑行的总里程超2.33亿公里。其中,市二医院上榜热门地铁站点、锦江区的骑行群体最“年轻”、成华区的骑行群体最“勤劳”……这些有趣的数据现象,向我们揭示了大数据的神奇,也展现了大数据的潜在价值。
在签约后,一项分析摩拜单车骑行数据的规划设计研究启动了,主题是探讨共享单车在骑行空间、停车设施、配建指标等方面的具体规划要求。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崔铭介绍,“通过分析研究摩拜单车的大数据,我们能精准地发现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通过规划设计的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崔铭告诉记者,“就比如,对于共享单车停放需求很大的区域,我们会考虑预留足够的停放空间,或优化用地布局。针对建成区空间不足的热点停放区域,也可以考虑配建立体停车的设施,来保证共享单车科学、合理和有序的停放。”
此外,在崔铭等人的研究中,他们还发现共享单车在防护绿地的停放频率较高、在主次干路的骑行荷载较高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三市牵手摩拜
助力构建城市慢行系统
从2017年以来,先是北京清华同衡设计研究院联合摩拜单车,发布了全国首部《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其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广州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先后与摩拜单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慢行系统不断与传统的规划理念碰撞,大数据在如今的城市规划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年来,慢行交通作为城市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比如:共享单车、天府绿道、自行车道、自行车高速路等。同时,成都也相继出台了《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成都市自行车道专项规划》等慢行系统规划,给城市地铁、公交等交通接驳提供新的规划标准和依据。
专注于城市绿色交通系统构建,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所副所长李星曾负责编制了《成都市自行车道专项规划》。对于这次签约,李星介绍,共享单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停车调度、安全保障等方面都还存在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分析摩拜单车的大数据,研究共享单车与轨道交通、公交体系等的接驳情况,对于整个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是非常有意义的。”
“最终,这次签约合作的成果会形成专题报告或者白皮书,给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将运用到我们后面的规划中去。”李星告诉记者,签约后,下一步将会针对绿色出行、慢行交通等开展一些联合研究,并运用到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自身的一些规划设计项目。
“智慧规划”兴起
大数据优化城市规划
“其实,这次和摩拜签约,只是我们大数据应用案例中的一个。”张诚告诉记者,从2014年来,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陆续和三大运营商、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和数据分析来“读懂”城市生活,助力智慧城市的建设。
“从规划领域上,智慧城市不单单是‘物联网’的概念,更多应该是聚焦在人的体验。”张诚介绍,城市规划聚焦的是人的空间,就需要了解人的分布情况、消费习惯、出行习惯等,“通过这种大数据领域的合作,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源和精准信息,参与到我们城市规划的优化中,让我们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也将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那么,大数据是如何“读懂”城市的?崔铭举了一个例子,以华西片区慢行体系构建为例,先通过地图大数据,来辅助构建出基础的路网,并明确那些潜在的道路资源,通过实地勘测分析制约道路形成的瓶颈。但,哪些潜在道路可规划为道路呢?崔铭介绍,“另一个数据运用就是,我们采集了腾讯位置大数据,制作出了各个区域的人流量活跃度。对于,两个人流量活跃度很高的点位,中间就很有必要规划一条新的道路。”
实际上,去年刷屏的“天府黄”背后,也有大数据研究的身影。张诚介绍,通过分析拍摄成都的大量照片,“我们分析了成都有哪些色调、主要分布在哪里、所占的比例是多少等信息,通过这些数据信息的分析梳理,给规划方案的色彩选择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