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大数据应当成为生活的“指南针”

2019-03-14 09:41 来源:燕赵都市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2019年3月1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披露了一系列司法大数据。这些数据源于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统计区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涉及危险驾驶、离婚纠纷、司乘冲突等内容。

  此次披露的司法大数据无疑是值得重视的,因为这是通过很多司法案例总结得出的。这些大数据的背后,不少人已经付出了沉重的法律代价。因此,我们要看到这些大数据的积极价值,更要充分用好这些大数据,尽量避免自己今后成为司法大数据的一部分。

  以危险驾驶犯罪为例,司法大数据显示,危险驾驶犯罪案件中,危险驾驶高发时段集中在20点至21点。这意味着不少违法者在这个时间段,要么被交警拦住要么制造了交通事故。这对交通部门是一种提醒,应在这一时间段加强执法。

  同时,对驾驶人也是一种警示,即不要心存侥幸。一些驾驶人误以为,每天20点至21点交警已经下班回家,自己醉酒开车或者飙车就没有人来管了。但司法大数据显示,很多交警仍然在岗。

  再如,司法大数据显示,司乘冲突刑事案件中,超半数案件有乘客攻击司机行为,超九成判处有期徒刑。这对公交公司、公交司机和乘客都是一种警示。其中,这些数据提示乘客不要有危害公交车安全的行为,否则公交车有危险,自己也要付出法律代价。

  尽管重庆公交车坠江等事故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导致十几人遇难,但此后各地仍然发生过多起司乘冲突事件。可见,一些乘客并没有吸取教训,仍然任性、粗暴对待公交司机。笔者建议,这种司法大数据除了公开之外,还应该在社区和课堂普及。

  离婚纠纷大数据,对“围城”里的人是一种清醒剂。之前,人们总结出婚姻“七年之痒”这一规律,但已审结的全国一审离婚纠纷案件显示,婚后3年至7年为婚姻危机的高发期。这就是说,婚姻不仅有“七年之痒”,如今三年就容易出现问题。

  如何顺利渡过婚后3年至7年,这对所有“围城”里的人来说是一种考验。对此,有法官建议,夫妻双方应加强沟通、理解,渡过感情脆弱期,减少离婚纠纷发生率。其实,听取法官建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每个家庭情况不同,还应该因家而异为婚姻保鲜。

  大数据还显示,近三年来,价格欺诈、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合格是引发网络购物纠纷的主要原因,三者均占纠纷总量25%左右。这对消费者、网店、电商平台以及市场监管部门都是一种警示。

  也就是说,此次披露的一系列司法大数据,对很多公众而言是“指南针”,即不要重蹈违法、纠纷的覆辙。对有关方面来说,也是监管工作的“指南针”。希望各方都能从中各取所需,让司法大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