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数据:不愿、不敢、不能共享咋解决?

2018-12-21 15:53 来源:中国日报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核心阅读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建设起为数众多的信息系统。然而,由于“各自为政”,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怎样打破数据壁垒,提升治理效率?大数据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瓶颈?大数据解放了更多人力后,如何推动服务下沉基层?记者走进北京西长安街街道,进行调研。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街道2016年筹备创立了全国首个基层政府大数据中心,力求打通数据平台间的壁垒,将“政务网”上分散的数据合零为整,让“沉睡的数据”发挥更精准的治理效益。

  公共服务窗口节省三成人力,服务、管理不再“疲于奔命”

  “以前执法队员每天奔波不停,治理的效果却并不理想。现在通过大数据,大大降低了执法成本。”西长安街街道城管一队教导员张岩对大数据应用效果赞不绝口。

  贤孝里胡同,曾是市区两级常年挂账的脏乱点,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露天烧烤,从晚上6点到凌晨2点,胡同里常常喧嚣杂乱,乌烟瘴气。据张岩介绍,以前一接到举报,执法人员就要立刻赶到现场去处理,“每次行动安排两组人,至少6名干部、2辆车、4名保安,然而,违法人员跟执法人员‘打游击’,很难根治。用上大数据平台之后,现场有什么情况,通过电脑就能看得一清二楚。现在这条胡同的违法数较此前降低了90%。”

  从“疲于奔命”到“应付自如”,原因就在于西长安街街道应用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我们将涉及的13个市级、区级垂直业务系统打通,相关数据汇集到街道的大数据中心。大量数据汇集、共享加上科学的分析,就能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董立明说。

  “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大数据的应用尤其有效。”西长安街街道综治办干部赵丽敏介绍,西单商圈核心区每天人流量近20万,高峰期有40来万,给管理带来很大难题。西长安街街道建立了一套实时监控及人群聚集风险实时分析技术体系,对可能出现的拥挤踩踏事故进行预警。“根据固定探头捕捉到的人流信息,计算出人群流量、密度和步行速度等参数。一旦超出预警标准,立即报警。”

  西长安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振海介绍,大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后实现了基层人员重心下移,街道公共服务大厅窗口节省人力36%。这些节约出来的人力将公共服务延伸到居民家中,深受群众好评。

  让数据说话、参考数据进行决策,告别“谁嗓门大听谁的”

  当前,“入园难”“停车难”等问题是广大群众诉求集中的民生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需求日益多元复杂,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更多挑战。”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主任桑硼飞认为。

  比如,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学前教育学位势在必行。家长都希望幼儿园建在自家门口,然而,选址不能“谁嗓门大听谁的”。董立明介绍,街道根据大数据平台掌握的实有人口和户籍人口数据,预测未来两年0岁至3岁幼儿的入园需求以及趋势,据此进行选址更加科学,“目前我们已与区教委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筹措建立长安街一南一北两个公立幼儿园,尽量让最多的孩子方便入学。”

  “西长安街街道辖区内停车难问题特别突出,我们通过大数据精准地完成了居民停车供需数据的比对。”董立明在大数据中心的GIS地图上向记者演示说,地图中的蓝色点位为辖区规划停车泊位情况,同时云图中还会显示街道实有车辆的保有量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可以更加科学地规划设置公共停车场。

  目前,西长安街街道已将西单北停滞的拆迁工地改造为停车场,设置了142个停车位。今年还将盘活地区资源,为居民争取“错时”停车,尽快启用东斜街地面停车场188个车位和宁波宾馆地下停车场100个车位。同时还将胡同街巷规划外的停车泊位汇聚到平台上,运用居民停车自治规则与准物业24小时停车管理手段,缓解居民停车难。

  一言堂决策、拍脑袋决策、靠经验决策,这是过去决策中的三大顽症。现在,西长安街街道让数据说话,参考大数据进行决策。比如,今年要修缮10条胡同,修哪些?有了大数据就变简单了——过去5年投诉报警最多的胡同,今年将得到重点修缮。

  “大数据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决策方式,参考大数据做决策,避免了盲目性。其实数据的背后是群众的需求,这样的决策更客观、更接地气。”桑硼飞深有感触地说。

  数据壁垒破除并不难,更重要的是培养干部大数据思维

  在政务大数据共享的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能共享”三个难题。一是出于部门权力本位不愿共享;二是有些政府部门基于风险的考虑而不敢将管理数据拿出来与其他部门共享;三是由于缺乏标准体系的支撑,采取的处理技术、应用平台各异,数据库接口也不互通,因此不能将管理数据及时拿出来与其他部门共享。

  那么,西长安街街道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董立明介绍,作为基层单位,街道办努力争取和上级机关委办局对接,多数部门也表示支持。“街道层面与上级部门打通数据,相当于中间有个‘阀门’。我们自主研发一套系统,和对方系统采取一样的格式,到这个‘阀门’这儿,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再用‘钥匙’开门,进行数据的流转。”

  桑硼飞认为,从长远看,破除数据共享技术上的壁垒并不是难题,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技术问题都可以解决,而随着中央和市级层面推进自上而下的改革、督促数据共享,机制上的瓶颈也将最终得到解决。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干部大数据思维的培养,这是格局视野的创新,是操作方式的创新。

  桑硼飞举了一个例子,在年终总结会上,一名科室负责人在谈到全年成绩时表示积极配合其他科室查询了200多次相关数据,“这固然体现了良好的合作意识,但是从大数据思维角度看,共享数据还应该做得更好。”

  桑硼飞认为,大数据思维的核心就是共享,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给其他相关科室人员开放适当权限、实现数据共享。“登录系统200多次与上门200多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真正让数据跑腿。”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