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刚举行的北京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2018年高峰论坛上了解到,北京市大数据平台预计将在明年年底前上线。该平台将汇入交通、生态环保、规划管理应急、人文环境等多个领域的信息数据,助力“大城市病”的治理。
去年年底,北京市大数据工作推进小组成立。在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提出: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城市管理,实施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建立城市大数据平台。目前,大数据平台正在积极搭建中。
据了解,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四大体系、“筑基工程”和“四梁八柱”试点示范。论坛上,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披露,目前北京大数据工作也正处在深化设计阶段。
“按照计划,明年年底前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将上线。”负责大数据平台总体设计的市大数据系统总体组成员向记者透露,面向“深地基”的筑基工程主要包括共享交换平台、清洗平台、存储平台、数据开放平台等9个功能。
其中,共享交换平台是大数据平台的核心组件,是数据汇聚、留存、应用的枢纽,各类数据通过共享交换平台进入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全量汇聚编目,按需留存使用;而数据开放平台和社会数据平台是大数据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统一出口和入口,分别面向共享交换平台调取数据和提供数据,并通过社会化运营方式盘活数据资源。
这些数据又将发挥什么作用呢?其实,这些庞杂的数据一旦经过特殊处理,就会“聪明”起来。北京市大数据平台也将用来解决城市运行领域的难题,尤其是“大城市病”。
在初步确定的首批试点示范项目中,涵盖了三大类:第一类是围绕大城市病、城市精细化管理等综合性问题开展的试点,主要包括交通出行大数据应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核心区城市治理大数据协同管理等;第二类是行业领域应用类试点,主要包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首都金融综合信息服务、“雪亮工程”视频资源整合利用、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大数据应用;第三类是大型活动保障和区域综合管理类试点,主要包括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城市大脑、高精尖产业综合分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据悉,首批试点项目还在进一步深化中。
此外,本市也在积极推进大数据立法相关工作,已经初步制定《北京市公共数据共享开放管理办法》、《北京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北京市社会数据采购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在顶层设计、法规标准、数据汇聚、系统入云、试点示范等方面多点开花、全面突破,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北京模式”。
此外,根据目前制定的目标,到2022年底,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运行模式将全面建立,大数据思维融入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效缓解首都“大城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