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周”主会场为何选择成都?大数据看成都双创成绩单

2018-10-09 14:47 来源:成都商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image.png

  2018年10月9日,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以下简称“双创周”)将正式启幕。继北京、深圳、上海后,本次双创周的主会场设在成都,这也是组委会首次将主会场设在西部。

  为何选在成都?成都双创有哪些成绩和亮点?在业界人士看来,“这是对四川和成都创新创业的充分肯定、激励和鞭策。”

  成都,作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人才日益聚集、众创空间体系不断健全、投融资服务逐步优化,成都创新创业平台要素正日益聚合完善,为打造双创升级版营造更好环境。

  数据更能说明——2017年中国城市“双创”指数显示,成都“双创”指数为85.26,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位居全国第四。在城市“双创”能力分指数排名中,成都高居全国第二。成都还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十大创业城市”。成都商报记者梳理出更多数据,来解读成都双创的吸引力。

  数据一

  人才新政为成都“聚才” 30余万大学毕业生及高层次人才落户

  一个城市的吸引力,人才聚集是“风向标”。

  成都创造更好环境,吸引青年人才扎根成都,在这里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去年7月,成都发布《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针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体构建体系、分类施策。

  在给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方面,成都将紧扣产业链短板,5年内引进和培育100个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和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数据显示,2018年春季求职期城市竞争指数排行榜上,成都已超上海跃居全国第二,而在新一线城市中,成都最受求职者追捧。“蓉漂人才日”青年人才特大型招聘会向“蓉漂”青年提供了9224个岗位。其中,近四成企业来自成都重点产业领域和新经济领域,包括8家潜在独角兽企业。

  2017年7月“人才新政12条”出台以来,吸引30余万名大学毕业生及高层次人才落户。

  数据二

  完善空间布局 市级以上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00家

  今年7月24日,《成都市推进双创平台提能增效实施方案》(后称《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根据《实施方案》,今后成都将构建校院企地合作平台、双创产业孵化平台、双创公共服务平台、双创金融支撑平台、双创活动组织平台、双创成果服务平台六大领域,从而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的创新创业生态。

  目前,成都“3+M+N”众创空间体系已初步形成,共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00家,面积594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5家。

  根据《实施方案》,成都计划到2022年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数量达到36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形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示范带动、全国领先的创业支撑体系。

  具体来看,优化完善空间布局,成都将突破“引领区+集聚区+特色区”的布局,聚焦我市66个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着力打造“众创聚集区+国际合作平台”新格局,以集聚区为核心,聚集产业、资本、人才、服务等各类创新要素,引导和鼓励众创孵化集聚区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进优化完善“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大布局。

  数据三

  科技金融融合创新 组建14只总规模12.35亿天使基金

  创新创业,金融是“水源”。成都围绕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创新打造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引导银行资金、创投资本、保险资金等多元化的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成都引导组建14只总规模12.35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联合建立信贷规模达50亿元的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截至2017年底,累计通过“科创贷”“创业贷”支持1032家企业获得债权融资22.5亿元,“科创投”帮助创业项目获得股权投资10.3亿元,“科创保”支持524家科技企业投保科技与专利保险735.8亿元。

  此外,成都还引导设立20亿元规模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为全国城市中规模最大。成都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模式,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双示范城市,盈创动力融资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在全国复制推广的13条改革经验。

  数据四

  “小岗村试验” 超400项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

  2010年7月,西南交大一位教授和科技园签署协议,将其主研的某项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在教授、高校之间“分了”,用所有权来激励发明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迅速见效,西南交大的“小岗村试验”一子激活全盘棋,迎来高校大刀阔斧的改革。

  高校以改革激活创新主体,成都的“声援”也从未止步,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在全国率先探索“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今年7月,试点已拓展到全省20所高校院所,超过400项职务科技成果成功分割确权,作价入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带动社会投资近百亿元。

  做强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提升创新创业质量效益,成都正全面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链条,整体构建以高校院所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协同、军民深度融合的城市创新体系。

  数据五

  激发新活力 全市去年新登记市场主体46.4万个

  “成都有潜力也完全有能力构筑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制高地。”在创业者王仕锐看来,一个好的平台,加上成都的政策环境、市场潜力以及人才储备,为新经济发展培育了沃土。

  为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成都优化政府服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切实降低企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遵循从开放包容到系统集成的审慎监管路径和弹性治理机制,变事前设限为事中划线、事后监管,更加突出政策的引导作用,包容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型业态。

  数据显示,2017年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74%,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等6个千亿产业集群,产业支撑能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473家、同比增长17.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374.8亿元、同比增长11.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产业规模保持中西部城市前列;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6.4万个、同比增长42%,新增科技型企业数量2万家、同比增长55%,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全社会研发投入(R&D)达320亿元、同比增长10.7%,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持续领跑西部,技术交易额再创新高,达到523.89亿元、增长12.9%。

  数据六

  升级“创业天府·菁蓉汇” 2万余人参与

  在成都,如果你是创业新手,有许多“课”可以手把手教你。比如,“创业天府·菁蓉训练营”,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整体互动,聚集投资人、企业家、政府管理者等不同领域的创业导师,针对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企业,对创新创业项目在商业模式、投融资、运营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辅导和培训,解决创业中出现的问题。

  成都深化“菁蓉汇”的“知本”和“资本”对接功能,围绕产业需求深入产业功能区开展特定主题活动,走进“一带一路”国家和国内重点城市举办活动,提升招才引智效能。2018年1——8月,成都举办“创业天府·菁蓉年汇”蓉漂嘉年华活动、“创业天府菁蓉汇·温江”新时代新经济:三医+大数据/AI专场、“创业天府菁蓉汇·西华大学”专场、“创业天府 菁蓉汇·北京”专场等各类主题系列活动57场,近250家(次)创投机构、2500家创业企业及团队的2万余人参与。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