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I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盛典,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9月17日在上海拉开了帷幕。
在这场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为主题的大会上,规格非常高,不仅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邀请来的嘉宾,都是业内顶级的大佬。
如图灵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Raj Reddy,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潘云鹤发表演讲,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小米、微软、谷歌等国内外企业负责人进行高峰对话等等。
以下为业内大佬演讲解读:
Raj Reddy:AI将使全球GDP翻十倍
现在有很多对于人工智能的错误设想,认为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但我认为,AI只是一个工具和技术,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人工智能不会奴役我们,人工智能不会把我们杀死,所有人类的伤害和灾难都不是技术造成的,而是人类自己造成的。
因此,当我们看未来的时候,要审视历史,要从过去吸取教训,保证我们可以从技术当中获得好处,同时建立相关的一些规则、法律法规和社会纪律,这样在未来50到100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充满光明前景的科学进步。
比如基于AI的语音智能识别将使全球30亿文盲和半文盲学会在新技术下与世界沟通,帮助他们阅读报纸、观看外语电影、在线投票,或者到马云的电子商务网站上购物,未来,文盲群体会成为语音应用的最大客户来源。
在即将来临的2-3年中,AI更多将成为增强人类能力的认知放大器,它会提高人类的能力,帮助你做的更快、更好、成本更低,而从长远的5-10年来看,AI将成为人类的“守护天使”,替人类完成他们如今无法完成的人物,我们可以说它是超人类人工智能,比如及早发现那些可能会影响人类安全、稳定和幸福的突发事件,并发出预警。
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使用人数将至少翻一番。整个世界的GDP将是现在的4到10倍,现在世界GDP大概是100万亿美元,我认为接下来可能会达到1000万亿美元。
潘云鹤:人工智能2.0是人机耦合
人工智能目前有五个重要的应用方向,分别是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智能和自主智能。
自从AlphaGo问世以后,大数据智能就已经初现端倪,大数据智能具有可提前预报、实施调控等优点,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群体智能目前可以分为重度智能工作流模式和生态系统模式。人机融合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混合智能,跨媒体智能也开始兴起。此外,人机混合智能、自主智能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更多的需求与机遇。
机器人核心是人工智能,但人类逐渐发现,模拟人的机器人往往不如对机械进行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来得更加高效。机器的智能和人的自然智能是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智能,最好的办法是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强大的智能体,因此,中国工程院做出一个重要判断,就是人工智能必将迈向2.0。
姚期智:人工智能与量子科学相加将让人类更了解宇宙
目前来看,深度学习以及不同的变体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但5-6年之后,这种算法可能到达增长极限,未来的AI创新来自哪里?下一波算法的突破会来自哪里?知识的边界在哪里?对于真相,我们有多靠近?
科学在量子计算方面有了很大进展,本如果将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真正有机会打败自然。一直以来,量子都是最深入、最美丽的物理法则,是最本质的大自然法则,我们常常惊叹于量子法则创立了如此雄伟、壮丽的自然,而现在,如果有了量子计算机,就能模仿大自然的量子法则,一方面,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自然,另一方面生物进化研究也可以获得很大进展。
以往我们看计算机科学的本质,是一种人为科学,但现在必须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它,深度学习是一种非线性的学习,很难做到精确分析,而利用量子计算,我们有机会通过应用物理学的标准和方法取得人工智能上的发展,计算机科学因此也有望获得自然科学的深度和广度。
马化腾:未来AI四大终极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场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我们不能拒绝AI领域的奥林匹克,更不能闭门造车。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变成一把万能钥匙,在释放人类技术和工具的潜能的同时,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譬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如今病毒分发变得更加隐蔽,网络诈骗变得更加精准,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过去传统的安全防护模式。
关于AI,马化腾提出了四个终极问题:
一、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否能够变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释?
二、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危害人类个人或整体的利益?人工智能所做的决定,是否最终仍然需要由具体的人来承担责任?
三、人工智能是否能让尽可能多的人使用,共享技术红利,避免出现技术鸿沟?
四、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足够快地修复自身漏洞,真正实现安全、稳定与可靠?
带着对这些终极问题的思考,腾讯将继续在AI领域探索流。
马云:人工智能创新要严防叶公好龙
今天全世界都在讨论AI,人工智能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认识未来世界、认识人类自身,重新定义我们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式。
AI翻译成人工智能其实不太好,可能翻译成机器智能更加合适。很多人担心机器可能会控制人类,但机器永远不可能控制人类,也不可能战胜人类。机器有智能,动物有本能,人类有智慧,人类拥有的智慧是机器永远无法获得的。
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机器超过人类,而是人类智慧增长的停止。对于AI人工智能这样的创新,一定要严防叶公好龙。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想办法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消灭整个行业。因为把一个行业消灭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把行业重新完善则非常艰难。
李彦宏:未来企业都与AI有关
不同时期,人们对现代化的定义也不一样。今天的现代化就是AI化,未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宣称与AI无关。
一家真正的AI化公司应该是三维一体:首先要具备AI思维,其次要拥有AI能力,还要遵循AI方面的伦理。
AI思维意味着必须基于万物互联,来重新思考公司的战略。
AI能力是指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而非发明人工智能的技术。
一家真正的AI公司必须遵循AI伦理的四个原则:AI的最高原则是安全可控;AI的创新愿景是促进人类更加平等地获得技术能力;AI存在的价值是教人学习,让人成长,而不是取代人、超越人;AI 的终极理想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可能。
很多人担心AI的发展会导致人类大量失业,但其实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大量的人工被机器所替代,同时也有大量的新的机会被创造出来。那些不够AI化的企业如果无法适应新的时代,那么注定会被新的企业所取代。
雷军:开源合作才能推动人工智能新时代
一、深度学习的算法突破,使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大规模的使用阶段,这也是人类社会一个重大的突破。
二、人类进入了人工智能新时代,全球最领先的公司都把人工智能列为公司核心战略,越来越多实用性产品开始产生。
三、小米拥有的巨大优势,是用户群、海量设备、海量数据,更重要是拥有对整个AI时代的认知。因此小米选择的突破口是用AI+IoT在这个时代立足,并为整个世界的人工智能发展做一点贡献,5G的助力也会为IoT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截止到第二季度末,小米已经连接了1.15亿台消费类IoT设备,成为全球最大消费IoT平台。这时候有一项关键技术非常重要,那就是AI智能助理,到上个月已经有三千万人使用,我相信未来百亿级IoT设备都会用上这种智能化系统。
五、关于AI技术,小米深知需要需要通力合作携手共进,才能把人工智能做好。小米人工智能引擎、IoT所有衔接设备协议、智能问答系统已经全部开源或是公开,我相信只有这种开源合作态度,才能共同推动整个人工智能新时代。
沈向洋:AI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超级机遇
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所引领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的产业革命,AI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超级机遇。这得益于三点,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二是云计算带来的强大的能力,能够大规模处理信息;三是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完成相当复杂的任务,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微软在中国的40万开发者中,有超过10万人已经在使用微软人工智能进行开发。AI将会延展人的能力,我们必须以人为核心,将AI擅长的部分与人的创造力、同理心相结合。善恶之心在于人类,我们需要确保AI设计者、AI开发者等有一颗正义的心。
吴恩达:转型成为AI公司需要面对的3个问题
想转型成为AI公司需要面对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招聘AI人才。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相关人工智能人才越来越紧缺。吴恩达认为企业应该学会整合资源:在不断发掘外部新人才的同时,也注重公司内部的AI人才培训。内部培训是一种低成本又高效的AI人才培养方式,吴恩达举例,在Google和百度等人工智能大公司都会成立中央AI团队,来对内外部AI人才进行协调。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挑选合适自己的AI项目,每个想转型成为AI公司的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在吴恩达看来,最好的AI项目并不是那些最大最重要最火热的项目,而是那些规模并不是最大却有意义的项目。吴恩达谈及他在谷歌做语音识别的经历,相比起搜索引擎和广告,语音识别并不是最重要的业务,但吴恩达团队通过做好这个项目,不断提升团队的动能和能力,此后在做其他项目的时候也会越做越好。
第三问题是如何制定企业的AI策略。吴恩达认为,想要转型成为AI公司应关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而不是盲目地和Google、百度等大公司进行竞争。企业需要在自己所擅长的业务上建立优势,越做越强。吴恩达以Landing.AI和中联重科的合作项目为例,双方将共同展开在农业领域的合作,致力于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农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