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各高校相继开学,首批00后集体步入大学生活,据说很多新生入学带笔记本电脑什么的已经不稀奇了,已经变成了智能手表、无人机、平衡车等。智能设备、人工智能已经在接触到大量的新生代。不妨问问,人工智能准备如何重新定义教育?
在虎哥看来,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场景,大致可分为人工智能本身的教育普及,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两大类。重点看后者,可细分为助力教育机构管理提效的场景、辅助教师教学提效的场景、帮助学生学习提效的场景,以及新颖度较高的自适应学习。
天虎科技陆续推出的AI+产业系列深度报道,针对各种不同领域展现深度的AI+产业观察。作为第三篇,虎哥就从人工智能之于教育的不同应用场景来跟大家聊聊。
人工智能提效教育
提升效率是人工智能的主要卖点,其具体应用场景分布在教育的各个环节,面向的对象主要有教育机构、教师、学生等。
助力教育机构管理提效
痛点1:能不能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学生课堂表情,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兴趣和集中度呢?
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去年推出情绪识别引擎的FaceThink获得好未来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这就是智能情绪识别在教育上的应用。FaceThink德麟科技创始人杨松帆曾任四川大学副教授。
痛点2:传统的排课选科很难精准,对学生的志愿满足度不高,而且相当费时,以人工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排课可能需要几个星期。
科大讯飞针对新课改带来的排课难、选课难、管理难的问题,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选班排课系统,教务部门只要输入学生信息,输入排课规则就可以在三分钟完成自动排课,解决有限资源下的一次计算最优解。
痛点3: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在学生进校时做智能化管理,并监测记录分析学生健康状况?
四川谛达诺科技有限公司就针对幼儿园管理推出了一款智能晨检机器人,该产品具有人脸识别与远距离体温探测功能,可辅助园方监测记录分析儿童健康状况。
此外该公司还有远距离视频监控和环境监测等解决方案,有引入人工智能开发出儿童行为与环境报警功能的潜力。
谛达诺创始人兼CEO许波告诉虎哥,谛达诺还将扩展机器人产品线,研发陪伴与教学机器人,通过收集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健康、行为数据,帮助园方和家长掌握儿童健康情况,并进行心理教育和行为引导。
从我们接触的面向教育机构的项目看,有些是将人工智能(主要是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在教学效果检验、校园安防、智能图书馆、课堂考勤等方面,而更多的是以分班排课、升学选校与职业规划为主。
辅助教师教学提效
教师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教研、教学、测评以及学生管理等,人工智能针对这些工作部分替代吗?
痛点1::教师的精力有限,如何进行更加系统化的教学?
比如百度教育推出了百度智慧课堂,该产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学习场景深度融合,整合了多达2亿优质资源来辅助教师教学,有百万级的专业知识图谱可以实现系统化智能教学和学习;个性化精准推荐技术可以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帮助老师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校园数据互通、资源多端同步、校园本地资源管理、学情智能分析等功能。
痛点2:作业批改、试卷审阅等工作相当耗费教师时间。
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可将教师从繁复的正误判断中解放出来,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缓解教学资源学习需求的供需矛盾。目前提供作业自动批改的项目较多,典型的有批改网、极智批改、一起作业等。
帮助学生学习提效
痛点1: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优质题源。
目前这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主要是拍照搜题类型,顾名思义即对题目进行拍照上传,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进行识别与题库检索,而后将答案反馈给学生。此类产品会根据学生查找习题情况、年级等要素智能推荐适合学生的习题。具体项目如小猿搜题、作业帮、阿凡题等。
痛点2:拍照搜题类产品容易被学生滥用,造成学习效果下降。
相较拍照搜题,用户更加需要的是能打通教、学、测、评、练各流程完整闭环的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例如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它曾推出能在高考数学试卷获得高分的高考机器人AI-MATHS,其核心是以自动解题为核心的综合逻辑推理平台。准星云学推出的“豆豆数学”,就综合了多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在不改变原有纸质作业书写习惯基础上,以简单的作业整页拍照上传入手,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手写笔记的智能识别,进而实现逐行智能诊断并标注错误原因。
另外豆豆数学还以大数据汇总、分析,自动生成班级错题本、个人错题本、班级知识图谱、个人知识图谱等实用功能,更有错题变式变形智能推荐、知识点名师精讲微课推荐等个性化功能,为教师的精准分层教学及学生的自主个性化学习都提供了非常便捷、实用的帮助。
为接受分层教学课题的论证,成都七中育才某分校部分班级使用了该产品。数据显示,使用豆豆数学的孩子,只要做到错题日日清,学习成绩便能大幅提高;使用豆豆数学的班级,优生率提高了49%。对比数据显示,使用与未使用豆豆数学的平行班级成绩相差20分以上。
说了几千年的因材施教,被人工智能普及了
中国教育资源匮乏,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同时教育几十名学生,巨大的工作量导致身心俱疲,不得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管理办法。然而这种状况能被人工智能的自适应学习针对性改变。
自适应学习是人工智能+教育的热门应用场景,也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比较典型的项目有松鼠AI(上海乂学教育)和英语流利说等。
比如英语流利说旗下的“懂你英语”产品,将用户英语水平分级,不同级别的用户设置不同课程,矫正用户口语发音,同时配有听力等英语练习,生成学情分析报告。通过将学习者语音发声与标准发声进行比对,从而给出评分,如评分较高,则提高课程难度,反之则降低难度。
松鼠AI模拟特级教师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利用智适应的手段,将知识点分段,针对薄弱环节强化针对性教学。比如,课堂上老师讲课时会分为两到三个知识点来教,竞争对手会拆成7到8个知识点,但松鼠AI会拆成70至80个知识点。通过更细致的诊断,判断出学习者的程度,从而进行更精准的定位和针对性教学。
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保障措施的第五条“大力加强人工智能劳动力培训”中写到,建立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
在保障措施的第六条“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中写到,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两条保障措施不仅覆盖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日制教育,还延展到了非全日制的社会化培训,除了早教和幼儿教育,可以说把知识教育的各个阶段一网打尽。
虎哥说
蓝象资本投资总监王凯峰曾在一次沙龙上说到,2017年教育行业整体的规模共8万亿,分为两大块,一个是to C,一个是to B,我们常说的to C的部分是培训,偏消费类, to B偏企业服务,包括教育信息化。到2020年,教育市场整体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AI+教育目前来看最快或者最有机会成长为较大行业的是在B端。
但也有投资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来支撑,但现阶段这个条件恐怕还不成熟。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有不少中小学生在接受人工智能技能向的培训,比如“编程+机器人”的STEAM教育等。在成都类似西瓜创客等少儿编程学习平台在涌现。等到这批年轻人工作了,他们拥有编程知识和人工智能知识框架,知晓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大量的人工智能市场需求才会爆发。
需要小心的是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成人教育机构。广告吹的是“人工智能”,点进网页变成“人工智能+Python”,拿到课程大纲就只剩“Python编程”,深度学习、算法研究、Hadoop之类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压根教不了,花费数万学的只是编程基础。不过随着人工智能人才的增加,培训机构师资力量改善,相信在两到三年内这个市场会趋于规范。
有志于从事人工智能的朋友,可以多关注业界大牛开设的线上免费课程,比如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在Coursera 的免费机器学习课程、亚马逊AI主任科学家李沐的《动手学深度学习》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