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块链产业在中国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指导意见。海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对于区块链技术及具体应用落地也保持着高度关注。为此,海淀政协IT领域相关委员在2018年7月8日下午组织了一场“决胜区块链”主题沙龙活动。沙丘资本创始合伙人、艾链资本合伙人陈永进受邀参加沙龙,并在会上作了题为“投资区块链 拥抱数字经济”的分享。同期发言的还有中科金财董事长朱烨东、比特大陆区块链业务技术负责人姜家志。
(以下内容根据论坛发言录音整理)
1999年起我便进入游戏领域进行创业,直到2013年将公司出售之后才彻底转型为专业投资人,因此我对于虚拟经济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在游戏当中,人们不仅为虚拟道具、游戏币付出了真金白银,同时还在其中进行交友活动。因此当我在2014年前后首次接触到区块链和比特币时,其运作逻辑立刻让我联想到了游戏行业,内心产生了一种无缝对接的感觉。
今天我会从投资机构的视角,与大家分享几年以来我对这个行业的观察心得,以及区块链产业当前的发展与投资机会,实体企业当下应该如何与区块链进行结合。
一、 区块链产业生态正在加速迭代完善
区块链产业生态加速迭代完善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从2009年比特币创世区块产生,到2013年国内第一个比特币交易平台OKcoin上线,区块链和比特币话题仍然只是活跃于极小一部分爱好者之中。
但随后几年这个行业却以一个意想不到的速度发展。以太坊在2014年由一个年轻的俄罗斯程序员所建立,而现在它已经成为数字货币项目都会使用的智能合约系统;于2017年7月正式建立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币安”,日交易量从0到100亿美元只用了半年时间;火币前CTO张健打造的FCoin更是在上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日交易量就达到800亿元人民币;中国区块链最热闹的“三点钟社群”也只是在2018年春节前后才正式创立;比特币挖矿企业Bitmain(比特大陆),在短短的四年内估值就达到120亿美元。种种情况都表明,区块链产业正在以传统工业时代或者传统互联网时代难以想象的速度迭代发展。这也导致参与这一进程的人始终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大家时刻在想下一步应该去做什么。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产业的规模到目前为止依旧非常小。从数字货币持有人群规模来看,中国大约300万,全球也仅有1000万用户。而全球数字货币的总市值也仅在6000亿美元左右,这还远不及外汇市场一天的交易量。另一方面,虽然互联网从业者、技术开发人员都在研究区块链,但是对于这项技术如何与原有企业业务相结合,大家还并未形成明晰的概念。同时,虽然很多人都听说张三李四通过炒币实现财务自由,但是却仍不清楚数字货币到底是有价资产还仅仅是虚拟积分。因此我认为整个市场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区块链当前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技术创新,而非颠覆性的影响。
二、 区块链的本质是关系的重构
之前大家所说的加密算法、不可篡改、分布式等都是指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但是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源于其本质实现的是关系的重构。
这种重构在多处得到体现。以当前流行的ICO为例,它的模式其实与三四年前一度流行的众筹比较类似,只不过ICO的对象从众筹的几百名合格投资者,扩张到了上万人乃至更多对ICO项目充满信心的民众。
企业与投资机构的关系也在这种重构之下进行改变。投资这件事再也不局限于少数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员, 企业能否顺利融资实现产品和服务,只取决于项目是否拥有足够多的支持者。过去只有当一家企业净利润达到一定规模才可以进行IPO,而现在只要企业能够争取到足够多的普通支持者,那么创业者就可以通过ICO将自己的事业落地。
另外,从企业与用户关系的角度上来看,区块链也对此进行了重构。新浪微博、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市值能够达到百亿、千亿元,其实是由企业背后无数个用户创造的。用户耗费了时间在平台上发布观点、提供见解、进行互动,让平台的数据显得非常“漂亮”,但是普通用户并未从上市公司的高市值中获得收益。
而现在区块链企业则秉持着“人人都参与”的激励模式。每个人既是企业的用户,同时又是企业价值的分享者。用户既可以把这种激励当作股东享有股权的概念,也可以当作享有权益的凭证,或者说是原有“积分”概念的资产化。不论何种解释,都会极大改变用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区块链其实也改变了企业内部的关系。例如,传统制造业上下游的小供应商从银行贷款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订单、产能等数据无法在整条供应链中进行真实流转,银行也就无法从整个供应链的视角来判断该供应商的实际情况。但是如果以Token或者信用积分的方式,将供应商的历史产能、订单数据以不可篡改的方式在线上进行流转,就再也不需要银行或者发债机构亲自去调研供应商的上下游。整个经济体内的企业关系都会因此发生巨大的改变。
只有当原有关系被打破,新的关系被建立,巨大的推动力才能够产生。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认为会诞生伟大的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企业只要进行区块链化,就能够拥有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机会;必须利用新的经济模型、新的技术去重构原有的生产模式,才有获得“大成功”的可能性。例如亚马逊、支付宝、微信等,他们改变了人们原有使用数据、支付、人与人链接的方式,这些企业才有可能变得伟大。
作为投资机构,我们也希望能够投资到真正理解区块链意义的企业,而不仅仅是“区块链+”,或者说以区块链作为噱头发空气币,这样的企业不具备持续高速成长的可能性。
三、 投资于区块链产业的关键环节
虽然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尝试购买数字货币,但我认为“炒币”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去年我们确实见到了很多一夜暴富效应,出现了很多百倍币、千倍币。这就好像上交所、深交所刚开业时,闭着眼睛买任一股票都能赚钱,而现在即便你睁大眼睛仔细筛选,在股市上也可能会赔钱。数字货币的市场已经加速走过了股市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当前个人投资者进入需谨慎。
那么对于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而言,除了数字货币之外,区块链产业到底哪些方面还存有价值?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便是这个行业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很多投资都属于流动性投资或者说是投机。因此机构需要将投资的时效性控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并提前设计好资本的退出方式。
目前,区块链产业还没有被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也没有在实际应用领域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因此早期进入该行业的人,都是基于对区块链未来的美好期许而进行的投资,这跟早期的互联网有着相似性。从1995年第一波互联网热潮兴起到2001年纳斯达克崩盘这样一段时间,崛起了无数新一代的互联网公司,很多人通过投资赚到钱,但是却极少有人通过长期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让资产翻了千倍万倍。在区块链当前的发展阶段,我们依靠对于未来趋势的判定,还是希望把握住行业早期快速成长的机会,同时也尽量规避风险。
那么现阶段区块链产业哪些领域会比较有价值?我们认为是“基础设施”,比如公有链的建设。就像人们先造出了斧子、锯子之后,才能够造出更加庞大的建筑、船只。只有当区块链的基础设施未来被广泛应用,成为一个标准工具或者行业通用解决方案时,区块链所产生的价值才能够被放大。
当然,除了基础设施,在早期阶段我们也希望更加靠近交易环节,因为流动性会带来收益,这也是我们关注交易所、钱包、海外ICO相关区块链项目的原因。
四、 判断区块链项目投资价值的关键点
作为通常意义上的VC,我们被链圈或者币圈称为古典投资者。在区块链投资者看来,传统VC既看不懂区块链投资也不敢出手,同时美元基金或人民币基金的募资速度也远远慢于Token fund。但其实不管是古典投资还是区块链投资,大家对于团队、商业模式等要素的判断逻辑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在一两年前,很多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人,依靠对区块链行业的信仰和坚持,将企业发展到比较大的规模。但是现在这个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新阶段,它对于一个团队的资源整合能力、商业模式洞察力、综合运营能力等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在一个产品没有成型之前,如何去赢得“共识”是目前所有项目面临的关键问题。这种共识意味着有足够多的用户来使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或者相信企业产品未来具有足够大的应用场景。共识背后所反映的就是项目方的商业运作能力,企业已有的用户规模,或者创业者本身具备的实力。
现在区块链项目的估值并不是很合理,我们还是会遵循古典VC的标准进行投资。比如初创型的项目正常估值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内,即便是流动性比较强的交易所项目,其合理估值也应该在2亿元人民币以内。
五、 正确认识Token、链、矿的依存关系
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们看过近千份白皮书,其中经常被提及的三个词是Token、链、矿。从重构经济体系和价值关系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三个名词之间其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Token是一种流通和激励,即价值体现;链是技术解决方案;矿是产出机制,即经济体系。
项目方既然通过区块链的方式承诺,他与用户之间、与外界之间、与资本之间的关系要进行重构,这也意味着项目包含的整体经济系统也要发生改变。为了达成了人人愿意成为某个系统的构建者、流转者、认同者和分发者的目的,就必然要通过一种方式去激励用户,这种激励即是我们所讲的Token。
当然这种激励模型并不是一种新的东西,传统的会员积分也是一种Token。因此关键问题是区块链的激励模式,在现有的企业、经济体或者用户中,能不能实现有效的流转。或者说用户对于这种激励究竟是将其当成积分看待,还是当成赠品看待或者是当作资产看待。如果要达到区块链所倡导的效果,企业在设计经济体系的时候,就必须考虑清楚Token是为了满足用户怎样的诉求。
六、 区块链赋能传统企业
区块链正在经历由虚转实的过程。之前大家会觉得区块链基本处于空转的状态,人们认为比特币的价值就是由算力、芯片、消耗的电费体现的,很多人由此对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提出质疑。因此对于区块链而言,需要从一个横空出世的概念,赋能传统产业、企业,落地于实际应用场景,才能体现出该项技术的价值。
这种赋能主要体现于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使企业从公司化转向社区化。在Token经济下,员工、用户不再仅是雇员或者被服务的对象,而是成为企业运营的参与者、贡献者。企业从一种中心化的结构,变为高效运作的社区形态。员工和用户可以凭借自己的付出获得相应的回报,当社区成员越活跃,Token流转效率越高,企业就可以变得越强大。
因此规模越大的企业、在行业深耕多年的企业,对于用户更加具有影响力,更具备区块链实际使用场景。这些企业更有可能通过区块链赋能,让用户的激励在其自洽的经济体系内进行循环。特别是一些只有用户、影响力,但无法获得规模化收入、难以在资本市场获得认同的企业,能够运用这种方式实现自身的再发展。
当然,要实现这种Token经济,其基础还在于资产的数字化以及数据的资产化。以密码学为基础,通过分布式的共识系统,企业和个人的物权、股权、债权、版权等实物资产或权益资产都可以进行数字化,同时保证数字资产记录和交易的唯一性。资产数字化实现之后,Token将不再是凭空冒出的“空气币”,而成为真正的有价资产。
除了实物资产和权益资产外,企业和个人最重要的资产便是数据。区块链的出现,解决了数据的所有权以及数据被任意复制的问题,实现了数据的可交易。当数据资产成为Token的重要内容,不仅企业能借此将数据进行有效流转,个人的数据价值也得以衡量。
以58同城为例,如果用户通过现有平台发广告、接单、应聘、招聘等行为,都被区块链记录并产生、消耗Token,那企业方有可能借此重构企业,并进行转型升级。这将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即通过让人人参与、人人获得激励的方式,让企业原有的业务和用户进行重新组合、包装、分配。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作用,而是因为技术跟原有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七、 站在未来思考数字经济
10年之前司机身边还要随身携带地图,5年之前每个人出门还要拿着钱包。而现在导航、支付等绝大多数需求都通过手机、代码、云端解决,人们向数字化、虚拟化时代演进的过程正在加速。
虽然涉及到线上线下多次数据交互的业务,现在还难以用区块链确权并保持跟踪,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但这个问题在未来两三年内,一定会随着产业大环境的完善而得到解决。遐想五年后,数字资产可能会成为每个人必然拥有、积极配置的资产,或者说每个人的一部分资产都在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存储、流转、交易。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去看数字经济,会觉得它还太早期,有太多困难需要去克服,甚至对其价值仍充满争议。但是站在未来五年、十年的角度来看,资产线上迁移是必然趋势,人类的各种行为、关系将以数字化的方式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