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应用案例:公安用“大数据”分析在逃人员信息

2018-03-27 15:00 来源:北京晚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网络猎手”一年抓逃287人

  “网络猎手”、“疯子”,这是身边同事给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警务支援大队民警韩延昭起的绰号,绰号源于韩延昭抓逃的过硬本领和忘我的工作精神。这个年仅35岁却已两鬓斑白的民警,推出新模式办案,应用“大数据”思维助推警务改革,曾获嘉奖6次、个人三等功2次。成为北京首批大数据侦查员一年多来,他主导侦查发现并配合办案部门抓获287名在逃人员;近3年来抓获在逃人员481名,独占全分局抓逃总数的21.23%;协助抓获21个犯罪团伙,为分局连续多年抓逃排名全市第一起到关键作用,可谓分局乃至全市公安系统情报工作带头人和犯罪情报分析领域专家。

  人像比对揪出潜藏14年嫌凶

  在不大的数据侦查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电脑前进行人像比对的韩延昭。小办公桌上,两部同时开启的电脑、一部手机、一个笔记本、两摞书籍和几份材料。不外出查案抓人时,韩延昭就在这里工作,经常忙到深夜或第二天凌晨,才蹑手蹑脚地走进宿舍。而第二天上午9点,他又会准时返回工作室继续侦查。

  韩延昭的拿手绝活儿就是人像比对,他曾多次走访十年以上历史积案受害人家属、证人,调取现场监控录像,对嫌疑人进行深度画像和人像比对,每天至少追查抓到一名积案要案潜伏在逃人员。2017年5月,一个潜逃14年的抢劫杀人嫌凶引起了他的注意。2003年,丰台右安门外开阳里,一位女事主在家遭抢劫,从9层坠亡。两名同案犯被抓获,但现年37岁的黑龙江嫌疑男子丁某跑了。

  韩延昭眼前,只有一张丁某的一寸照,还是模糊的压缩电子版。通过侦查系统,比对出上百人。韩延昭一一比对面部特征、年龄、身份等,发现其中误导信息很多,案情依旧扑朔迷离。但韩延昭并不气馁,坚持自己的侦查方向,去几处档案室调取十多年前原始案卷和资料,一一翻阅挖掘线索。

  韩延昭发现,丁某妹妹就是同案犯之一,但其户籍地区身份证号都已变更。韩延昭几经周折,追查到丁某妹妹等十多人的情况轨迹。他抓住了一个细节:2010年,比对信息中一名疑似人员李某和丁某妹妹同天在河北石家庄办了驾驶证。比对信息显示李某是黑龙江人,已在浙江生活十几年。“他怎么没在浙江生活地或老家办证?”韩延昭觉得反常,托去黑龙江出差的同事调取李某户籍档案信息。“结果发现丁某大姑与李某的身份证地址仅隔一条街!两人还是前后脚迁入户籍地址的。”韩延昭当即判断,会不会丁某大姑办理户口成功后,丁某也冒用李某身份办了户籍?

  韩延昭与专案组辗转浙江杭州、金华等多地,行程数千里,最终在金华市将假“李某”抓获。在铁证前,他迅速招供,这正是洗白身份的丁某!丁某开饺子馆生意不好,想挣大钱,其妹告知被害女子有钱,他便找朋友来京一起抢劫,造成被害女子坠亡。之后丁某逃到浙江,用“洗白”后李某身份生活了多年。

  从见到一张模糊的照片,到将潜逃14年的杀人嫌凶抓获归案,仅仅用了5天,但其中的呕心沥血只有韩延昭自知。“我希望能够抚平受害人家属的伤痛,让罪犯得到法律公正的制裁。”

  一天查出9名在逃人员

  公安部门人像比对系统启用不久,韩延昭率先借此手段追逃,多种方法并施,成功抓获多名“漂白”在逃人员。一年前,他首次尝试对十年前命案嫌凶张某进行人像比对,查到与之极像的四川男子田某。韩延昭多次去调卷查资料,寻找二人的碰撞点,发现嫌凶张某和一名涉案女子都曾住在案发的丰台青塔一小区,而她正是田某之妻。韩延昭意识到,案发时“田某”妻子就认识张某;田某实为洗白身份的张某。根据韩延昭查明的线索,潜逃十年已成当地名老板的命案嫌凶很快被抓获归案。

  2017年9月北京开展公安工作改革,丰台分局网安、情报、信通部门整合,成立警务支援大队。而一年前,韩延昭就率先申请从网安中心调往情报中心。“两部门思维模式不一样,可资源整合、协同作战,应用‘大数据’思维助推警务变革。”为突破抓逃难度大的现实瓶颈,他将情报、网安系统工作方法相结合,每天频繁对公安部上网追逃人员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对,不放过一丝可疑线索,从逃犯关系人、知情人、同乡、同事、居住地等各方面获取嫌疑人逃匿的踪迹。凭借整合的资源、自己的头脑和拼劲儿,韩延昭一天最多能发现并指导侦查员抓获9个在逃人员!

  在网安大队时,韩延昭就提出以新模式支撑“禁毒”、“打侵财”等专项行动。调入三部门合并的数据侦查工作室后,他整合资源,运用新模式查办案件。他从犯罪源头和规律入手,突破常规,对全区立案、作案手段、已抓获嫌疑人的数据综合分析,将在京活动频繁的侵财类潜在高危人员近200人、百名涉毒人员作为重点数据侦查对象;一旦发现情况,立即指导侦查抓捕,确保及时预警、发现和管控。多名吸贩毒人员和盗抢骗嫌疑人先后落网。韩延昭还研析147起被盗苹果手机案,协助抓获收赃团伙。

  勇于创新的好“猎手”

  当过防暴警、巡逻警、治安警、社区民警、网警的韩延昭自称,最喜欢侦查破案。2002年参加工作时电脑还不普及,但他看好将来信息化运用普及趋势,就自学,还常琢磨法律法规。他曾作为论坛版主,向大家评析新出的司法解释、法律适用等,对同行下一步办案提出建议。

  以前在派出所,只要警区要打击破案,就算韩延昭已下班休息,仍火速回所查案,干到凌晨三五点是常事,人称“疯子”。不能回家时,他就把自己的电脑搬到单位干,又被称为“奇葩”。而同事们也爱找他。该怎么讯问,法律手续怎么走,他一一讲解。“只要接手就弄好,不要出任何差错,”韩延昭铭记师傅的话。“一个冤假错案都不行!”

  在网安中心6年,韩延昭抓获60多名网络卖淫嫖娼人员,配合其他单位抓获200多名各类违法人员,出现场100多个。警务支援大队副大队长金国强评价韩延昭:“思路开阔,好想法多,抓人多,任务完成得漂亮!虽然平时很随和,但工作一丝不苟,敢于较真儿,结果也少走了很多弯路。”

  韩延昭还在分局负责全国警务协作事务。得知外地一起杀人案后,他主动追查线索,通知警务协作群,很快凶手便在内蒙古落网招供了。类似事不少,他也被同行誉为“网络猎手”。

  侦查重大恶性案件,韩延昭更较真儿,甚至将之前的推翻,重新捋思路,到各系统查,反复多遍,尽快找出新线索。忙时他一天只吃一顿晚饭,夜里顾不上回家。“当天案件几点都得弄完,必须抓到人!”

  警察证上,15年前的小韩顶着一头浓密的黑发。记者再一抬眼,面前的年轻人已是头发稀疏,两鬓斑白,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但评奖论功,他却没想过。以前派出所领导给他报三等功,他曾让给了同事。“这是警察应该干的,”他淡淡地说,“都想当将军,谁干活打仗?”但这个好士兵总能推出新的好点子。“以前靠经验多,现在按模式推导方式会越来越多。我不想固化思维,希望把数据用活了,更希望创新。”

标签:

投稿人:zhangxiuq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