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6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当前很多“智慧城市”其实还处于数字城市、信息化城市的发展水平,距离“智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4年3月,我国首次将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2014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对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然,智慧城市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要坚持分期分类,根据城市本身地理资源优势、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水平等,使每个城市都能在自己的智慧程度之上有序推进。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着问题,比如顶层设计缺乏、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整合共享难、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公众获得感不突出等问题。除此之外,王志勤表示,智慧城市发展路径一定要分级分类考虑,不能每个城市都是一样的发展路径。
要考虑到西部和中东部差距比较大,而且大中小城市本身面临的问题不同。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要根据城市本身地理资源优势、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水平等,使每个城市都能够在自己的智慧的程度之上有序推进,最终达到逐步提升智能化的水平。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很多“智慧城市”其实还处于数字城市、信息化城市的发展水平,距离“智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在这一条走智慧之路上,智慧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发展打破了部门和部门、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壁垒,也正是因为打破了部门以及行业壁垒,所以才获得了数据资源、掌握了数据财富。
过去基础设施和垂直行业应用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基础,如想进一步提升整个城市的智慧化水平,就需要在积累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应用中体现更多的价值。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不仅仅在整个智慧城市构建中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在智慧政府构建中也会发挥大作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表示。
如今大数据已经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从政府决策与服务,到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再到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直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都将在大数据支撑下走向“智慧化”,大数据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应用、风险分析、安全隐患等问题也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
同时《网络安全法》的正式施行,在保护个人信息、治理网络诈骗、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落实网络实名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划出了网络世界里不可触碰的“红线”。在智慧城市的特殊背景下大数据技术正在成为信息安全领域里一种主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