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的一位体育记者 Red Smith 曾经这样形容写作:“写作的过程,就像在放血......” Smith 的这个比喻,生动的描绘了创作过程的艰辛,尤其是对有论文压力的学生来说,因为没有一个工具能帮助他们把思索的过程直接转化为精美的文章。
但是 Citelighter 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Citelighter是一款 “教育版的 Evernote+Quora”,因为用户只需在浏览器安装插件,就可以通过鼠标划词选择在线文献中特定的、实际需要的文段。近日,Citelighter 宣布获得 210 万美元融资,由上一轮投资人 New York Angel、Baltimore Angels、哈弗商业学校天使基金领投,这轮融资是 Citelighter 去年 1 月获得的第二轮种子融资的增资,至此 Citelighter 一共获得了 710 万美元融资。
自从 2011 年期,CItelighter 一直在研发一个 “综合写作平台”(Comprehensive Writing Platform),创始人兼 CEO Saad ALam 介绍说,这个工具可以在用户的写作过程中实现文本追踪。如果是写论文的学生,他们从一开始做文献搜索到最后的 Draft 完成,整个过程都支持使用 Citelighter。论文上交给老师后,老师也能在 Citelighter 上直接批注,帮助学生及时修改。
ALam 认为,Citelighter 将整个写作过程完全做到了数据化,这比传统的 “构思 idea-写作-推翻 idea-再次写作” 的过程精简了很多,学生不但能借助科技的力量提高写作水平,老师们也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工具外,Citelighter 在内容方面还引进了很多写作模板和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规范化的写作过程,同时起到 “查重” 的目的。
但是 Citelighter 最强大的功能,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具体来说,学生在查找文献、组织语言和架构的时候,只需要在 Citelighter 平台上做一次标记,工具就能抽象出一个写作大纲。另外 Citelighter 近期获得了《大英百科全书》的授权,用户可以在文本、媒体中插入相关内容。
但 Citelighter 用户最喜欢的功能就是 “中间过程监控”,Citelighter 把这个功能叫做 “认知识别”(Cognitive Prints),因为系统可以在学生的全部写作过程中抓捕、评论、组织、阅读词语和句子,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论文的完成情况,尤其是每部分的完成顺序。比如正确的写作顺序应该是先写文献综述、再写正文,Citlighter 则可以矫正学生的写作偏差,避免先写正文、再写文献综述的情况发生。
去年 9 月,Alam 称每个用户每个月在 Citelighter 上的写作字数为 300 字,但是到今年4 月,这个数字就升到了 1800。Citelighter 已经进入了全美 8600 所学校,用户群从二年级到研究生、MBA 项目不等,Citelighter 和 B 端的合作期限也最少都在 3-5 年,但是目前 C 端用户只能在网站上注册,然后获得试用 Demo 的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