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数据是一个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产业,大数据技术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各个领域的运行效率,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16年,由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与网加时代网发起并承办,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数邦客协办的"影响中国大数据产业进程100人"大型人物专访活动全面启动,被采访对象分别来自政府、产、学、研、企各个领域,他们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大家阐述当前大数据产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为中国大数据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探索经验、保驾护航,敬请关注!
第四十六期专访人物: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专家组成员,唐宋大数据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宋雷
宋雷,首席数据官联盟专家组成员,唐宋大数据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北京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特聘导师。唐宋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河北省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中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候选人。
本期特邀嘉宾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发起人鲁四海,就钢铁大数据应用与宋雷先生进行深入探讨。
鲁四海:现在国家发力供给侧改革,在钢铁行业又有哪些挑战,进入大数据时代又有哪些不同?
宋雷: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优配资源。去产能、去库存、调结构,首先要做到底数清楚。钢铁是一个门类齐全、产业链条长、生态完整的行业,究竟这个行业的产能过剩是什么现状,究竟下游的需求方面是什么样,这个总量的数据到现在也不是完全清楚。这个行业的很多现象是游离于统计数据之外的,比如小电炉钢(俗称地条钢),全国究竟有多少,并没有这个数据。再比如过剩的问题,究竟总量过剩多少?哪些品种过剩哪些品种不过剩?这个行业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比如国内铁矿石资源与国际铁矿石的替代性问题,长短流程的替代性问题,钢材与其他材料的替代性问题,国内外市场的替代性问题等等,都会指向供求关系。这些都需要统一放在一个大的数据系统里面去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大数据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服务的。大数据首先就要做到全样本调查,靠这个全样本解决统计口径样本不足、调查周期长、人为干预等等的问题,更要解决个性化的、个体的、个别的问题。我个人觉得,钢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作为工业的粮食,未来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当然这个机遇不是在数量上的机遇,而是在质量型发展方面的机遇。大数据与这个行业的融合还远远不够,未来这个行业的发展一定要靠大数据,去做精准的预测和决策,去最优配资源,去最优化流程,去做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些都是大数据的用武之地。我们深耕钢铁行业十年,但我们也只做了面向市场交易、运行监测和行业竞争情报等一小部分事情,还有很多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深化服务。
鲁四海:说到行业的改革发展,最终还是得依靠企业的转型升级,那么生产型企业又将如何借力大数据实现转型?
宋雷:生产型企业面临的挑战永远是如何在竞争中胜出的问题。如何挖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永恒不变的追求。无论是生产型还是服务型企业,都不能背离时代而存在。大数据是一个时代,是互联网维度之上的一个经济环境,未来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数据层面。我个人认为,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讲,在信息化时代,不能跨越的四个发展阶段是IT化、互联网化、大数据化、智能化阶段,我们现在的很多生产型企业连第一个阶段还没走到,这些企业如果不迅速转型升级,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掉。大数据要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把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打通,形成新的价值链。大数据一定会成为未来企业的最核心、最优质资产,也一定会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
鲁四海:您刚才讲到供应链与大数据,我想追问一下,大数据如何优化供应链?
宋雷:供应链本质上是一个价值链。供应链对于企业来讲,既是业务链,也是成本链,还是服务链。如何优选供应商,优配资源,即期响应,最大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价值,都要在这个环节体现出来。每一个规模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企业的经营水平的高低。从这个角度看,大数据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供应链每一个环节资源的高效配置,都会给企业整体经营带来巨大的协同价值。具体来说,大数据可以在以下几个层面对供应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优选供应商:通过在细分领域对企业的评估,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并不断优化评价打分体系,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的监控和优势劣汰;
2、优配资源:根据生产工艺和成本核算的要求,对原材料、设备配件及主辅料等的采购结构进行动态优化,寻找性价比最高模型组合;
3、优配采购周期:根据生产计划及成本核算要求,合理确定采购周期。采购周期随着企业营销模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C2B定制化大规模到来的时代,采购周期与销售周期就完全合二为一,由生产驱动到订单驱动,也是未来工业4.0的核心所在;
4,优化库存:按照满足生产和最低成本为目标,以追求最低库存为方向,不断优化库存的总量、结构和资金占用;
5、优化与生产环节的协同:采购过程与生产工艺结合,追求生产效率最高、工艺最先进、质量最高、设备磨损最低、流程最优和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不断优化协同模型,持续优化供应链;
6、优化成本控制:这是大数据在供应链环节的核心,以持续降低供应链成本乃至全流程成本为目标,综合评估各维度数值,建立持续改进的成本模型最为关键。
鲁四海:讲得非常好,后端可以有如此多的改变,那么前端呢,钢铁行业如何应用大数据在服务用户方面实现创新?
宋雷: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了,钢铁企业也从一个完全计划型、短缺型的行业转变成高度市场化的、供大于求的行业。这个过程是突破垄断,提升服务的过程。我们看到钢铁企业的服务意识较之原来的"铁老大"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家的主要关注点都放在了客户、市场和服务方面。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但严格来说,钢铁企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还有很大的不足,比如直到现在,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以产定销、依靠代理商解决市场问题、离终端客户太远的问题。我们的直供比还相当低,对终端需求变化了解不多,反映迟缓,无法实现与用户深度协同的问题。等等。我一直的观点就是,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服务。没有大数据,就没有科学的服务。这方面我们的欠账太多,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捕捉用户的个性化、细微化和超预期的需求,进而与企业的能力进行优配,这方面钢铁企业可以做的工作还很多。作为一个深耕钢铁行业多年的服务企业,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希望通过钢铁大数据体系、行业竞争情报系统和行业运行监测预警等多维度大数据服务,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倚重的大数据服务机构。
鲁四海:我们都知道,大数据对于行业有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征信,在您看看钢铁产业信用评价有哪些特殊之处?
宋雷:信用是经商之本。在市场经济里,每一个行业和企业都要接受风险评估。钢铁也不例外。随着钢铁行业步入发展的成熟期,产能过剩日益突出,行业发展的很多矛盾都在集中爆发,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行业的整体经营效益下滑,从金融角度看就是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违约风险提高、资产价值缩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钢铁是被银行列入负面清单的,直接融资的渠道也基本上是面向国有企业。在行业经济度普遍不高、市场认同度普遍不高、金融欢迎度普遍不高的形势下,钢铁行业的融资能力大大下降,融资成本就大大上升。这个链条上甚至出现了很多影子信贷的灰色地带,以及不良债务急剧增加的现象。这个行业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是显性和隐性并存,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所以在这个时期,对于这个行业的信用,对于每一个企业的信用,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动态的、全维度的评估。给金融机构提供详尽的数据,打通钢铁行业与金融的隔阂。这也是我们成立企业征信公司的初衷。
鲁四海:之前听您提到过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可以衍生金融服务,这个非常有亮点,能给我们分享如何实现的么?
宋雷:金融是从实体经济衍生出来的业务形态,金融要通过为实体经济服务获得最终收益。金融的服务手段是建立在数据流基础上的,换个角度讲,金融机构本质上就是数据公司,所有的金融都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资产错配的过程,比如说银行是建立在存贷的数据预测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的征信评估进行有计划放贷并收回本息的活动;比如说保险是建立在对被保险人群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大数据法则计算出来的赔付比例,进而厘定费率的;比如投行,是建立在对经济发展、行业预期和企业竞争力数据研判基础上的投资行为;比如期货,对未来资产价格的预判形成交易对手盘。等等。大数据做到一定程度,数据金融化是必然的发展方向。而从另一层面讲,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具备在新的维度基础上创新金融的能力,也具备更好地服务用户的手段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