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如何利用中国“新基建”发展的重要机会窗口,打造新一轮的数字化战略规划,是企业走向未来成功的关键。不过根据西门子最新发布的一项调研报告,仅不到10%的传统制造企业能够完成数字化转型。
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创新投资建设模式”、“以应用为导向”等一系列要求,释放了加快“新基建”的信号,为“新基建”推进指明方向。
外企扩大“新基建”投资
4月29日,施耐德电气与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厦门市湖里区签订协议,计划向当地新增投资,用于本地研发,生产新一代数字化绿色电气产品。不过这项投资金额的规模没有披露。
施耐德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2016年到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长达20%,‘新基建’提速和疫情影响有望加速中国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这项新投资将带动厦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和经济发展。”
数字化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也是提升持久竞争力的着力点。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对于扩大有效需求、应对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5G建设进度,加快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工业互联网,大力发展新型智能化计算设施,推动大型数据中心有序建设使用、小微型数据中心升级改造。与此同时,坚持应用导向、需求导向,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推动“新基建”与制造、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不过4月28日发布的一项针对全球700多位制造企业CEO的最新研究调查显示,尽管全球大多数企业积极地尝试和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但仅有不到10%的传统制造企业能真正通过数字化升级推动企业管理运营的价值提升,并最终完成数字化转型。
这份由西门子物联网事业部发布的《明晰路径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称,缺少整体业务战略的引领、各主要价值链条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各自为阵,以及数字化对企业管理运营表现的影响难以量化是导致企业难以实现成功数字化转型最为显著的三大挑战。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物联网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朱骁洵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数字化和物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通过数字化赋能企业运营管理并创造价值无疑已是大势所趋。”
数字化改变传统制造流程
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数字化的重要性在这次疫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数字化转型成效较好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小。
疫情对不少制造型企业都产生了重大打击。受到疫情需求不振影响,4月29日,德国化工企业科思创(Covestro)财报显示第一季度业务销量下降4%,利润下滑近90%。科思创已经开始对多家初创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朱骁洵指出,面对当前全球不确定的经济环境的挑战,制造企业数字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基建’将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赋能,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朱骁洵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新基建”涉及的众多科技领域中,发展智能制造和智能城市所需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是西门子核心业务的一部分,比如西门子与烟台数动科技合作建立了物联网赋能平台,并在制造业和楼宇领域实施试点项目。
在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列入支持创新发展的新一代技术。
这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制造业的流程。比如疫情期间,西门子医疗向湖北黄冈交付了CT方舱解决方案,法国软件公司达索系统近期也宣布与综合设施管理服务公司埃顿集团达成合作,通过为其提供仿真建模软件支持,帮助其在100天内在全球搭建智慧网联的临时传染病医院。
达索系统亚太区总裁罗熙文(Sylvain Laurent)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软件系统正在成为新的基础设施,现代综合设施管理正朝着模块化、智能化和可连接的趋势发展,这就需要通过先进的制造方式来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孪生’技术的整合方案,能提升模块化和以运营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
中国企业希望借助新技术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拥抱和借力数字化的意愿强烈,但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仅仅依靠投入数字化技术是不够的,人才的培养也是关键。为此,企业正在与高校加强合作。西门子近日已经宣布,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合作开设培训课程,培养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