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速 酝酿新增长亮点

2020-03-18 16:1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让服务业正快速走上数字化转型道路”——零售、餐饮、教育、房地产、文化、办公等均在受到疫情防控影响的同时快速对接“互联网资源”,正在全国上演一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大戏。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但新兴服务业、网络销售等发展成为亮点。从服务业主要行业看,金融业增长4.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8%,其余行业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受疫情影响,一方面,服务业企业主动对接线上资源寻求数字转型;另一方面,民众对线上服务需求增多。此次疫情之下的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虽然有着被动成分,但受民众消费习惯的影响,将对今后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后的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建议政策层面未雨绸缪,着眼长远,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稳定经济增长。

  主动对接互联网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一再承压,但服务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并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服务业已成为经济下行压力下一股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向前的主要动力。在此期间,更酝酿出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技术型服务业品类,特别是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疫情暴发以来,企业和民众都能够依托互联网资源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贯通,不至于对日常生活造成更大不便。这正是因为我国已经在近年来快速实现了互联网经济和数字转型发展。”刘勇建,就职于某大型互联网销售平台技术部,日常负责开发各类小程序供应与包括社交媒体和线下实体客户的对接,他告诉本报记者,“从2月中旬到现在,每天不停转地负责程序的开发和维护,这是部门自2月初复工以来的常态,更是近年来没有过的工作强度。”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房企线上售房、线上教育平台风生水起、线上办公成增长亮点等报道屡见报端,一再刷新民众眼球。这些都是在当下有着强烈需求的领域,堪称此轮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亮点。

  孙瑶在2018年加盟某教育连锁品牌,经营着一家近500平方米的实体店,主要业务是幼小衔接、课外专项课程培训内容等,聘请有专业资格的教师任教,而疫情的暴发让她和公司运营的日常发生了巨变。

  “实际上突发的疫情让机构业务量出现了几何级增长。”孙瑶开门见山地解释,“以往的培训时间主要是利用教师和学生的课余时间,比如周末和课后,也从未考虑增加线上教学的内容;但疫情暴发以来,家长们对线上授课的需求,才让我开始考虑增加线上内容。”

  孙瑶介绍说,受疫情影响,教师大多尚未正式复工,但鉴于线上课程需求的增加,还新招聘了12名教师,开展的大多是一对一的在线教学。“无论是时间还是教学效果上,相较于以往的线下实体教学都毫不逊色。”孙瑶说,“不管怎样,有条件对接互联网资源的企业,都寻找到了企业能在突发情况下继续生存下去的曙光。”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前景可期

  因为有条件对接互联网资源,众多服务业企业主动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疫情之下的国民经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30.1%,其中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电信、互联网软件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3.3%和41.4%,分别高于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13.2和11.3个百分点,明显好于服务业总体水平。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正在遭受重创,但我国服务业随着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正在全面对接互联网资源,此外,快递业务规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大数据运用也为线上和线下的连接形成了条件。

  “除了大家公认的互联网资源的充足,线下包括快递业务、物流体系的完备也是线下企业能够对接线上需求的前提条件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不同行业、企业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实现着快速转型发展的当下,讨论如何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更是时代命题。

  近年来,推动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各行业,乃至公共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一直是舆论焦点。由此,也在社会上形成了普遍共识:一方面必须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其中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作用,形成示范,逐步推广,带动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渐成共识。另一方面,涉及数据共享、互通以及数据隐私保护甚至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瓶颈的问题也一再被提及。

  但数字化转型的向好预期不会改变。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服务业对接互联网成为经济增长亮点,便可窥见一二。在彭刚看来,接下来应在推进减免适当企业租金费用和税费费用的同时,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实现线上复工,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平台也该发挥聚集优势,降低服务费用,鼓励更多线下实体服务业进驻。

  “毕竟近年来形成的新消费需求始终处于增长阶段,这就需要更多线下资源对接线上优势,通过大数据运营、无接触线下配送等形式继续形成有效的经济循环,继续彰显出向好的增长前景。”彭刚认为,获得更好的数字化转型前景,还需要政策层面的更多鼓励与支持。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